近日,以“韧行创变·智胜 未来”为主题的财能书院 CFO 年度论坛在京召开,分贝通创始人兼CEO兰希受邀参加,以《从App到Agent,企业支出管理进入AI时代》为题,带来了精彩的演讲。
以下是兰希演讲实录(有删节)
在当前的环境下,所有企业都在聚焦一件事,就是降本增效。不赚钱的公司,很可能无法穿越这个周期。
分贝通从前年起开始积极拥抱AI,密集地与AI医疗、AI直播出海等不同行业的CEO进行交流。经过深入探讨,团队一致认为必须布局AI业务。
在过去的10个月中,我们集中拜访了超过160家客户,几乎在每一次交流中,都会花5到10分钟,向客户介绍并探讨我们的AI产品构想。我们已经把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投入在AI产品上,亲自参与每一个关键细节——从产品的每一稿文档打印出来手写批注、评点修改重点,到与团队反复推敲每一个图标的设计。
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,正是我们在这之后,一段非常自下而上的AI实践。我们先说一个结论:分贝通为此定下了一个目标——在24个月内,公司超过一半的收入将来自AI Agent。这个目标背后,是我们对整个行业进入下一个时代的判断。
一、行业演进:从“干掉报销”到“Agent元年”
我们所在的商旅费控赛道,过去二十多年经历了几个清晰的阶段。
行业最初经历了手工报销和电子化报销的阶段。直到2019年,我们率先提出 “干掉报销” ,这一度让部分投资人望而却步的理念,如今已成为行业共识。2022年,我们发现商旅与报销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,本就不可分割。因此,我们进一步推出了 “商旅费控一体化” 的新模式。
而今年,所谓的“智能化”或“数智化”不再是一个用烂的词,它正以Agent的形式真正落地,成为真正的“元年”。
二、管控筛查:从“报表看疯”到“系统自动支招”
第一个是管控筛查。很多中大型企业可能每个月都要处理几十万到几千万的商旅报销。一个最朴素的问题是:过去半年,我们的酒店订单里,到底有没有不合规的?是超标了,还是员工借出差变相旅游,甚至存在套现或重复报销?
过去,要回答这个问题,CFO通常会安排一位财务BP,从分贝通或其他报销软件的后台把数据导出来。然后难题就来了:什么叫“不合规”?看哪个数据指标?大家其实是蒙的。
于是同事在Excel或BI工具里,对着几千个数据指标摸索,找出一些可疑订单,再发邮件或找员工逐一确认:这个酒店你真的住了吗?为什么会出现双人不同住?整个流程漫长而低效,最后或许才能推动差旅制度的调整。这是我们看到的,几乎所有客户都在经历的典型流程。
而Agent的做法完全不同。
当CFO提出“分析上半年酒店不合规订单”时,它首先能理解这个自然语言的意图,直接将它映射到我们沉淀了近十年的分析指标上。接着,通过对话式BI,它自动生成归因报表,告诉你问题出在重复报销、异常超规还是潜在套现,并直接定位到可疑订单。
三、商旅预订:从“反复对比”到“坐等最优选择”
第二个案例是员工订票。 出差的痛苦大家都懂:先确定事由——出差要几天?哪些城市?会议在哪开?然后再填写长达三十多个字段的申请单,根据目的地规划全天行程,并进入筛选机票与酒店的阶段——其中常因酒店超标、航班不合适等原因反复循环调整。行程好不容易规划完毕,还需逐步完成机票、酒店预订。若此时遭遇会议取消,整个行程将面临重新安排或改签,费时费力。
现在,Agent正在改变这一切。
员工可以直接对它说话,或者从日历导入日程,告诉它“我要去上海见某某客户”。Agent会反过来,先规划出完整行程:几点从家出发去机场,落地后在哪上车,会议间隙如何衔接,晚上住哪个符合标准的酒店——它甚至会调用地图API实时计算两会之间的通勤时间,确保员工不会迟到。全部确认后,一键就生成了出差申请单并完成所有预订。
四、能力边界:从“单点应用”到“全景生态”
在过去的应用模式下,许多困扰出差人士的细节问题——例如在陌生机场找不到合适的上车点、系统无法智能判断早晨应从家中而非公司出发、或是因无法实时计算通勤时间而导致的会议衔接冲突——往往难以得到系统性的解决。然而,进入Agent时代后,这些过去看似棘手的细节,现在都能通过“大模型统筹理解,小模型精准执行”的协同架构得以化解。
具体而言,当行程发生动态变化(如航班延误),大模型会扮演“智能调度员”的角色,首先理解变更的全局影响:“建议同航司改签,换其他航班,还是果断换乘高铁?”——它负责理解意图、拆解问题并重组流程。
紧接着,一系列专业的底层工具如小模型会应声启动,作为“精准计算器”介入:有的专门评估不同航司的改签规则与票务状态,有的则实时计算机场、火车站前往下一目的地的时间与经济成本。最终,大模型再将各小模型的专项计算结果整合起来,生成一个可直接执行的优化方案并清晰地告知用户。
正是这种大模型在宏观层面的“理解与串联”能力,与小模型在微观层面的“校验与执行”能力相互赋能,使得过去在APP时代难以实现的、高度动态的运筹统筹,在今天变得触手可及,真正系统地解决了企业差旅中的核心痛点。
基于上述这些场景的突破,我们发现AI应用的边界正在自下而上地快速拓宽。
比如AI审批,正从辅助判断的Copilot,走向能自动审批的Agent;还有AI砍价,当员工反馈我们价格比c端贵时,只需截图,Agent就能自动匹配房型、床型、早餐等细节,实现“发现即调价”;以及AI选择,它能综合计算机票、火车票及两端打车费用,帮助决策是飞首都机场还是大兴机场,是坐飞机还是高铁。
这些探索并非来自某个顶层设计,而是从各个业务环节里自然生长出来,最终拼凑出了一张企业支出管理的Agent全景图。
在APP时代,这是被动、割裂,暗藏很多隐性合规隐患的;而在Agent时代,降本空间清晰可量化,合规风险自动定位并自动调整管控规则,人效获得根本性提升。一个清晰的趋势是,AI原生的产品正在定义下一代范式,替代传统的APP。
当超过50%的交易流水通过Agent产生时,它就不再是一个玩具,而是真正的业务引擎。我们相信,这能让我们在下一个时代,拿到一张关键的船票。



